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咨询 >

盘点2008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

2009-01-20 14:06 编辑人:admin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王吉位 李士龙 尚辉良 2008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关键的一年,再生金属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但客观地看,中国再生金属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王吉位 李士龙 尚辉良

  2008年是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关键的一年,再生金属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但客观地看,中国再生金属产业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抵御风险和承受市场波动的能力都还比较弱。特别是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前后的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给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一、2008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运行特点
   (一)产量保持稳定,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2008年,中国再生金属产量520万吨,同比减少1.8%。其中再生铜198万吨、再生铝270万吨、再生铅44万吨、再生锌8万吨,与2007年相比分别减少1%、1.8%、2.2%和17%。
  据海关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共进口有色金属废料772.7万吨,比2007年增长0.1%。其中进口废铜557.7万吨,比2007年减少0.1%;进口废铜金额共计59.7亿美元。进口废铝215万吨,比2007年增加2.8%;进口废铝金额共计25.4亿美元。
  与生产原生金属相比,2008年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相当于节能3 000万吨标煤、节水17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0亿吨、减少SO 排放45万吨。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不仅极大缓解了中国原生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大大促进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
   (二)产业规模、生产技术装备水平稳中有升
  再生铜领域,山东东营方圆集团公司氧气底吹炼铜项目顺利投产,为企业自主创新添加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竖平炉和倾动炉的出现,改变了再生铜熔炼以前固定式反射炉一统天下的局面,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5%~30%,环境改善问题有了一个新途径。随着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和天津大无缝铜材有限公司紫杂铜直接制杆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杂铜制杆行业的技术装备和环保水平将得到迅速提升,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
  再生铝领域,广东肇庆大正铝业有限公司建设年产22万吨汽车用再生铝合金工程,将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再生铝合金生产企业之一。2008年4月,中铝青岛分公司再生铝合金第一期12万吨项目正式投产。上海新格有色金属公司设在重庆的30万吨再生铝项目正在筹建中。目前再生铝组合式熔炼炉和节能潜力巨大的蓄热式燃烧炉在行业内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同时,通过自动控制和燃烧系统的改进,合理控制铝液温度,节能效率提高15%~20%,使金属熔炼率进一步提高。
  再生铅领域,2008年1月,河南豫光金铅集团公司2.5万吨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新工艺通过专家鉴定并试产成功,攻克了国际铅冶炼行业的技术瓶颈。广东建航资源再生技术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研发的再生铅“原料预处理-密闭离解脱硫—湿法固相电解还原”工艺,计划建设年处理3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再生项目。围绕技术装备和回收体系建设,再生铅企业的探索日益深入。
   (三)地方政府扶植和服务形式趋于多样化
  2008年4月,广东省清远市组建了“清远市再生金属工程研发中心”,并开始构建“清远市再生金属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全面推进清远再生金属资讯中心、交易中心、分析检测中心和产业研究所的建设。清远再生金属行业商会还与中信集团下属中证期货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中国再生铜都(清远)中证铜材金融研究所”,借助中证期货的强大研究实力,积极引导当地再生金属企业借助金融工具规避现货市场经营风险,为金属行业金融工程研究和行业期货与现货联结之的套期保值、投资与避险提供服务。
   (四)再生金属拆解加工园区发展势头良好
  目前再生金属拆解加工园区再生金属处理量已经占中国进口废金属总量的40%~50%,海关、商检、金融、担保、物流等配套监管和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在2008年4月10日环境保护部公布的新增62家七类定点企业名单中,烟台、文安和肇庆三个园区内的新增七类定点企业达到42家。江西鹰潭还被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分别授予“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中国铜产业基地”称号。(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 邮 编:100038
  • 电 话:010-6396-0153/3867
  • 传 真:010-63963867
  • E_mail:cmra@chinacmra.org
  • 本站域名: www.cmra.cn
  • 通用网址:中国金属再生网 再生金属 中国循环资源网
  • 京ICP备190318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