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咨询 >

王恭敏会长谈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前景

2008-08-05 16:45 编辑人:admin
200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财政部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1~5月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和运营情况 1、10种有色金属产量1011.7万吨,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2.95个百分点,其中精练铜


   2008年,中央财政共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财政部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中国再生金属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一、1~5月有色金属工业生产和运营情况
   1、10种有色金属产量1011.7万吨,同比增长10.7%,增幅同比回落12.95个百分点,其中精练铜152.8万吨、原铝542.8万吨、铅115万吨、锌15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9%、12.4%、3.54%和4%。金属产量仍然增长近11%,但增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
   2、6种精矿金属含量产量189.2万吨,同比增长21.4%,增幅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铜含量34万吨,同比增长11.6%。铅含量40万吨,同比增长40%。锌含量107。.6万吨,同比增长20.7%,矿产品产量增长达到21.4%,增幅增长近11个百分点,矿业的热度在增长。
   3、铜材产量达到283万吨,同比增长23.6%,铝材产量550万吨,同比增长40.4%,增幅都很大,显现过热的迹象。
   4、投资情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9亿元,同比增长41.34%,增幅仍然很大。其中矿山127亿元,同比增长54.3%,占投资的20.7%,增长1.74个百分点;冶炼310亿元,同比增长35%,占投资的50.5%,比去年减少2.4个百分点;加工177亿元,同比增长44.6%,占29%,增长0.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投资增长仍然不小,在40%以上。矿山略增,冶炼、加工略降。
   投资来源结构:在723亿元中,自筹546亿元,占75.5%,国内贷款112亿元,占15.5%,国家预算内资金24.3亿元,占3.4%,利用外资21.4亿元,占3%。可以看到企业的自筹能力占投资的3/4,现在企业的困难主要在流动资金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量大,但大部分来源于自筹,贷款只占15.5%,从投资情况看,铜、铝、铅锌冶炼新开项目明显回落,但规模仍然偏大,矿山比例在提高,外资投入明显下降。
   5、进出口情况:进出口总额395.72亿美元,其中进口2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出口112亿美元,同比增长2.5%,进出口额虽都有增长,但增幅均大幅下降。
   铜的进出口:进口未锻轧铜64万吨,同比下降21.6%,铜材42.4万吨,同比下降0.4%,粗铜9.1万吨,同比增长40%,铜精矿实物量229万吨(约含金属量65万吨),同比增长21.6%,铜废料实物量243万吨(约含金属量50万吨),同比增长14.4%,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铜的总进口量折金属量约含铜金属量220万吨左右。
   出口情况:未锻轧铜4.9万吨,同比增长87%,铜材24万吨,同比增长20.7%,出口约含铜金属量22万吨左右,可以看出出口量有限,1~5月中国铜的净进口量约200万吨,国内铜需求量是很大的,而且在大幅度增长。
   铝的进出口:进口未锻轧铝12.3万吨,同比下降4.8%,铝材28万吨,同比下降0.7%,氧化铝197万吨,同比下降15.1%,铝废碎料实物量90.5万吨(约含金属量63万吨),同比增长10%,废料进口也有较大增长。
   出口情况:未锻轧铝31万吨,同比增长29.3%,铝材79.1万吨,同比下降1.3%,净出口未锻轧铝18.5万吨,同比增长69.4%,净出口铝材51.1万吨,同比持平,可以看出铝和铝材仍保持每年160~170万吨的净出口,国内市场已供大于求,随着电价的提高和出口政策的收紧,铝工业将面临严重挑战,发展再生铝产业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6、利润情况:1~5月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点联系的73户企业实现利润256亿,同比下降7.69%,其中22户铜企业利润100亿元,同比增长17.9%,但增幅回落25个百分点;22户铝企业利润94.8亿元,同比下降20%,15户铅锌企业利润18.55亿元,同比下降44.33%,明显可以看出铜比较好,铝、铅锌利润都在大幅度下降。
   二、再生金属产业为有色金属行业球磨机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
   扩大金属再生利用本身就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结构性措施,以再生铝与原生铝相比为例,其能耗不足原生铝的5%,减排97%以上,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与资源替代效应。同时,从再生铝自身而言,再生铝万元工业增加值标煤能耗仅为0.8%,不足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优势。
   再生铝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上海新格有色金属集团自收购福建灿坤铝熔炼厂后,目前已准备在重庆建设50万吨再生铝项目,上海新格集团再生铝产能将达到100万吨,成为亚洲最大的再生铝企业。太仓(怡球)金属有限公司、重庆华福铝业公司等规模再生铝企都已计划提高生产规模,提高技术,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再生铝行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组合式熔炼炉在再生铝行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节省20%的能量,很多企业采用气流加热的方式,使废铝回收率达到92~94%。
   在2008年4月10日国家环保部公布的62家新增进口7类废物定点单位名单中,超过50家是再生金属定点园区内企业,说明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建设再生金属园区,集中处理废金属拆解和冶炼加工以及"三废"的治理,是再生金属行业的发展方向。
   将金属加工的前端、熔铸、铸轧直接建在冶炼厂或和冶炼厂直接合作已成为发展潮流,不仅节约了重熔的能耗,也应成为再生金属行业重视的方向。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已制定了铜、铝、铅锌四大品种冶炼能耗标准,作为企业对标的标准,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虽然再生金属冶炼能耗标准尚未制定,但也应引起再生金属企业的高度重视,真正下大力气改善能耗和环保指标,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面对能源价格大幅度提高今后开展的长期工作,应引起再生金属企业高度的重视。
   三、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国家产业政策,做大做强再生金属产业
   中国资本市场的繁荣,为再生金属企业的融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2002年7月30日,豫光金铅成功上市;2007年9月21日,精诚铜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8年1月16日,浙江海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另外,宁波金田铜业集团目前已经处于上市辅导期,还有河南豫北金铅集团、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正积极准备上市的有关工作。
   中国再生金属产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备受行业关注的废旧物资回收增值税政策调整方案已初现端倪,预计将于下半年出台。此次废旧物资增值税调整将维持现行在产废环节增值税征税政策不变,在回收和利废环节恢复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抵扣机制,对废旧有色金属回收企业与再生利用企业都征收17%增值税税率,继续对利废企业实行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这将对降低加工利用企业的税收负担、规范废旧物资的进口秩序起到积极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循环经济法》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回收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利废优惠政策等方面对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历程中将具有里程碑意义。《循环经济法》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有望出台。
   今年前5个月铝合金出口28.2万吨,同比增长88.08%,铝合金出口大幅增加主要是因为原铝变相出口的其他渠道被堵住后,以铝合金名义变相出口原铝开始逐步被一些电解铝厂家或贸易商利用,导致铝合金出口大幅攀升,这给再生铝行业健康发展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建议再生铝企业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解决电解铝变相出口问题,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下一步国家相关部门还要组织开展落实《铝行业准入条件》,对现有再生铝企业全面实施认证。
   四、总结经验,搞好规划,推动再生金属工业健康发展
   随着金属废料回收和进口量的增加,再生有色金属已成为一个大行业,今年1~5月,再生金属产量达到243万吨,其中再生铜95万吨、再生铝124万吨、再生铅20万吨、再生锌3。8万吨。国内回收废有色金属约为105万吨,进口废有色金属333.79万吨,同比增长12.39%。今年1~5月中国再生铜在铜的总产量中占21%,还有一部分精炼拆解后直接利用的未统计进来,利用国内外废铝生产的再生铝约占铝消费的20%,再生铅占铅产量17%以上。这3大品种的再生利用量全年约580万吨,预计全年有色金属总产量2430万吨,再生占原生比例约为2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再生金属行业的分布呈现从沿海的台州等地向江西转移,从广东的南海向粤北逐步转移的趋势,中部地区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承接东部再生金属产业转移的能力和条件,如江西已逐步成为再生金属拆解、冶炼、加工的新基地。
   目前,再生金属产业已到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新阶段,园区和基地建设担负着重大的使命,但真正有特色的专业园区还很少,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再生金属产业基地和园区,为推动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和促进当地循环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成就。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 邮 编:100038
  • 电 话:010-6396-0153/3867
  • 传 真:010-63963867
  • E_mail:cmra@chinacmra.org
  • 本站域名: www.cmra.cn
  • 通用网址:中国金属再生网 再生金属 中国循环资源网
  • 京ICP备190318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