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文章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12期 2012年第11期 2012年第10期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返回首页

[关注]多管齐下,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时间:2012-12-04 11:16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作者:吴家跃 黄齐治 点击:
分享到:
我国从7月1日起正式开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这意味着,继家电“以旧换新”中央财政补贴之后,新一轮对废弃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资金支持正式开始。回收、拆解、处理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电子垃圾”,将成为又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消费主义大潮中产生的一座座
  

   我国从7月1日起正式开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这意味着,继家电“以旧换新”中央财政补贴之后,新一轮对废弃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的资金支持正式开始。回收、拆解、处理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电子垃圾”,将成为又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消费主义大潮中产生的一座座“电子垃圾”大山,将成为人们提炼稀贵金属、发现财富的“城市矿山”。

  其中,广西“电子垃圾”回收、处理现状及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消除“电子垃圾”公害,支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企业发展,广西还应当做什么?笔者深入相关部门与企业,对此一探究竟。

  电子垃圾年增长数以百万计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广西城乡居民的家电保有量越来越大,电视、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类家电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随之而来,被淘汰的旧电脑、旧手机、旧家电等“电子垃圾”也与日俱增。

  根据试点省市更新情况,初步测算2009年年报废量约181.4万台(套),其中:电视机36.6万台,空调机14.05万台,电冰箱15.92万台,洗衣机14.42万台,电脑9.68万台。2011年报废量达到200每年万台(套),参与“以旧换新”的旧家电量估计为30万台。

  然而,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回收处理机制,淘汰下来的电器电子产品流向分散,绝大部分没有进入正规的处理企业拆解处理,而是由个体手工作坊拆解,采用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贵金属,随意排放废气、废液、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危害了人类健康。

  对此,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而在此之前,又已出台“以旧换新”政策给予拆解处理财政补贴,大力支持正规企业回收处理“电子垃圾”。

  “为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而相继出台扶持政策,这对我国的电子产品生产及环保事业影响长远。”不少环保及家电行业人士为之叫好。他们认为,这有利于形成电器电子产品从生产、销售到回收、处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其中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拉动消费,带动就业增长、提高商贸企业经营效益,同时回收的废旧家电集中到有资质的正规企业进行拆解,将改变回收无序、小作坊拆解的局面,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

  建立回收拆解电子垃圾“正规军”

  “吃”进去的是“电子垃圾”,“吐”出来的却是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对于确实没有用的“电子垃圾”,也采取先进技术手段进行封闭式处理,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在南宁市邕宁区五合临港产业园内,作为广西家电“以旧换新”唯一定点拆解处理企业获得“中央财政补贴”的南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基地已初步建成投产。

  “我们这个基地从荒山野岭到建厂投产,仅用3个月时间。”广西物资集团董事长张福利感慨,为了积极投身“城市矿山”的开发,广西物资集团及时抽调精兵强将,迅速成立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兴建南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基地,每年可以“吃掉”100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温孟宁介绍,南宁回收拆解基地建设“速度很快”,目前已完成项目一期建设,建成废旧家电生产线5条,拆解规模到达50每年万台(套)以上,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建成后处理规模可达到100每年万台(套)。

  据了解,自2011年10月开始试生产以来,广西桂物资源循环产业有限公司共回收拆解各类废旧家电40余万台,完成营业收入1000多万元,获得国家家电“以旧换新”中央拆解补贴500多万元,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出效益的目标。

  初步尝到回收处理“电子垃圾”的甜头,广西物资集团“胃口很大”:计划投资32亿元建设总占地达1500-2000亩的南宁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园区,包括广西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项目、南宁报废汽车拆解处理基地、废旧塑料循环利用项目、废旧金属加工集散市场以及物流中心等多个项目。

  “这个产业不仅有前景,有效益,关键还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温孟宁说,发展再生资源循环产业,目的就是“节约资源,让子孙后代有饭吃”。

  回收体制建立要考虑便民

  尽管广西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基地已初步建成投产,但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已摆在眼前,由于再生资源回收渠道不畅通,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企业仍面临“没米下锅”的尴尬。

  穿梭于南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拆解基地厂房,笔者发现,在经过去年10月份以来拆解近40万台废旧家电的辉煌过后,目前整个厂房的库存回收品很少,不少机器还是闲置“等米下锅”。

  温孟宁解释说,现在回收废旧家电可谓是“青黄不接”时期,本来一年可以“吃掉”100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可回收量很低,企业还处于“吃不饱”状态。

  “原因就在于回收体系不健全,市民主动交投意识差,大多卖给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或流入二手市场,正规企业回收的渠道太少了。”温孟宁说。

  如何破解回收废旧电器电子难题?业内人士建议,要重点建设回收网点、中转回收站、集散交易市场三级回收网络。同时探索多元化回收机制(如站企回收、定向回收、集中交投等),对于废弃电器电子等大件再生资源,鼓励专业回收处理机构结合家电以旧换新和生产者责任延伸的政策措施,与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生产企业或者销售者、维修机构、售后服务等机构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定向回收机制,建立覆盖全市全区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使得废弃电器电子等再生资源得到有效长效的回收处理。

  也有专家建议,要鼓励大型回收企业对目前“散兵游勇”式的走街串巷回收进行引导和规范,逐步在社区建立一批“七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计量、统一车辆、统一管理,“四规范”即规范服务项目、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地点的回收网点。

  采取定时、定点上门回收或电话、网络预约上门收购等,也是对企事业单位等的再生资源回收方式的一个创新。专家建议,主管部门要跟踪行业发展状况,根据经营诚信度、回收服务、管理规范等优次,建立回收站点网点和集散市场的星级等级评定,给予相应奖惩,以促进行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据了解,长期以来我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大都是由个体手工作坊“小打小闹”来完成。这种小作坊均采用露天焚烧、强酸浸泡等原始落后方式提取贵金属,并且随意排放废气、废液、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过去回收拆解行业准入门槛低,谁都可以做。这些小作坊拆解技术低,敲敲打打、乱丢乱弃,搞得到处都是脏兮兮的,造成了电子垃圾的"二次污染"。”业内人士建议,要把废旧资源交给具有资质和规范的企业来处理,正规企业有封闭的厂房,在资金、技术、环保上都有保证。

  事实上,由于个体手小作坊的大量存在,不但造成回收处理“电子垃圾”的再次污染,而且导致了“正规军”企业的运输、处理和环保成本远高于“游击队”,根本赚不了什么钱。

  “如果不整顿规范回收拆解行业,让个体手小作坊泛滥成灾,那么正规处理企业的发展就会寸步难行。”专家呼吁,应将再生资源回收逐步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准入和环境准入制度,淘汰一批不具备处理能力的个体手小作坊。

  “在淘汰个体小作坊的同时,还要加快培育龙头企业。”专家建议,要鼓励大型国有回收再利用企业按照市场规律,以整合网络资源为基础,以建设项目为核心,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手段,积极运用吸纳收编和连锁经营等方式整合利用现有回收站点,投资改造、提升或新建回收市场。并支持其进行组织、管理和技术创新,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无害化。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下游综合利用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带动全区再生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系统的建设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需要全社会共同给力

  业内人士介绍,以一台冰箱为例,回收价大约200元,拆解过程中人工费和加工费在50元左右,再加上提炼金属等费用,最后收益所剩无几。有的产品收购价低,但其中的过程不会减少,还有可能亏本。

  “如果没有国家补贴,我们这些正规企业根本没法活下去。”温孟宁感叹,我们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兴建再生循环产业园区,目的就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再生资源循环产业。可现在的税负依然很重,导致企业包袱沉重,举步维艰。

  温孟宁举了例子,别的省份都实行税收返还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大型废旧拆解企业发展,税收返还达到25%。“我们广西也应该配套给予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企业在所得税、增值税等方面的财税优惠政策。”

  业内人士建议,政府应积极研究建立促进体系和再利用产业,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对行业龙头企业实施的回收网点建设、改造以及回收市场基础设施、分拣加工及再利用生产线、污水及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建设项目,给予资金补贴、贷款贴息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

  “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光靠企业单打独斗,很难推动这个产业健康发展。”专家建议,地方政府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局面。各地商务、发改、公安、建设、工商、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依法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本地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规范发展。

(责任编辑:朱竹)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循环经济》”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循环经济》"。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