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文章 2013年第1期 2012年第12期 2012年第11期 2012年第10期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返回首页

[关注]笼罩电子废物回收拆解市场的雾

时间:2012-12-04 11:13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作者:王 岩 点击:
分享到:
电子废弃物绿色拆解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新兴产业,其产业活动与其他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是很多行业、部门、产业体系中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抽象组合,属于概念性新兴产业。
  

   对于雄心勃勃的国内投资者而言,还有什么比一脚踏入与环境保护搭界而实际上并不成熟的依赖“官督商办”与征收基金垄断电子废物拆解处理市场更让人沮丧的?有人可能还记得“白色污染”一词。1999年,国家经贸委发布“禁白令”,明确未来将取缔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大批中小企业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一头扎进了绿色环保餐具生产行业。两年过后,原本测算年需求总量达120亿件,潜在销售总额不低于30亿元的快餐具市场竟然成了绿色餐具的滑铁卢。

  这里有已经被消费者认可而实际上对环境未必造成严重污染的大量消费品;这里有一哄而上的舆论炒作,就好比一粒钮扣式电池能污染多少多少立方米地下水似的,谁也记不得是从哪位另类权威人士口中最先说出的,只要能拿到稿费,晨报晚报说长道短地议论一番再说。每当“环境保护”升温时,人们的投资热情从这里一哄而上;当舆论界的弄潮儿偃旗息鼓后,这里时常上演着惨烈的资本破局。因由何在?盲目地追赶政商关联交易的机遇,令众多跟随者同时挤进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大窄门”。

  补贴:雾里看花陷阱在下

  2012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对家电生产企业征收废旧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同时,废旧家电拆解企业将从基金中获得彩电、电脑每台85元,冰箱每台80元,洗衣机、空调每台35元的定额补贴。随即,又出现一拨趁火打劫的权威人士在雾霭茫茫中向国内拥有废弃电器电子拆解资格的105家和拥有回收资格的1159家企业伸出橄榄枝。有家电企业人士估算,“按照2011年彩电等五类家电国内生产量来看,国家一年可以征收的废旧处理基金大约在30亿元左右”。

  又是一堆30亿元左右的大馅饼,令人垂涎不已,同时令越来越多的旁观者感到迷惑——你有可能拿到一些政府部门从生产者那里征收过来的补贴金而不是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但你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所有商人都无法质疑的滚滚洪流,与此相对应的是市场的陷阱越来越多。那么,陷阱究竟在哪儿呢?

  有业界人士解释说,根据《办法》规定,只有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才可以申请基金补贴。然而就这么100个左右由环保部门圈定的拆解处理企业竟然有近半数的产能处于闲置状态。“正规军”陷入“吃不饱”的困境,更令人担忧的是,经有关权威部门证实,国内废弃的旧家电绝大部分没有进入正规的处理企业拆解处理,而是由个体手工作坊拆解。

  据了解,我国废弃电子产品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及技术参差不齐,部分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达不到申请基金补贴标准的要求。相关部委之前曾组织行业专家进行了一次行业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约20%已取得资质的企业建设标准和设备能力不合格。据报道,检查中个别大企业也落了马。个别企业虽然资金实力雄厚,还是上市公司,但对行业标准了解不够,对国家政策掌握也不是很清楚。

  毋庸置疑,补贴的“馅饼”最终将奖给行业内的“三好生”,即具有一定规模、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处理企业。“锦上添花”的补贴政策必将加速回收拆解行业的优胜劣汰,市场洗牌不可避免。对此,首先将我个人的一个观点告诉大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下,要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学会自己当家作主!

  尽管近些年来一直未听说有住建部的官员参加各种形式的有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研讨会,住建部也没有参与这次由财政部、环保部、发改委、工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但业内人士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环保企业实际上做的工程都是市政项目,所有的环保工程包括电子垃圾无害化处理,其行业主管实际上不是环保部,应该是住建部,包括行业的规则、市场准入都是由住建部制定的。环保部不能摸着石头过河,只是简单修改新兴产业(电子垃圾无害化处理属于市政项目)的游戏规则。千万不要忘记,政府部门从生产者那里征收过来的补贴金不是政府部门的专项资金。说到这儿——看到迷雾笼罩下的陷阱了吗?

  回收:雾凇冰晶适者生存

  在一个进出自由的废旧家电回收拆解市场中,面对知名度相对较高、政府关系资源雄厚、市场侵略能力不强的由八旗子弟凑成的“正规军”,众多已占据区域回收市场制高点的“散兵游勇”的生存之道——适用于当时的环境并最大发挥效用的,对复杂资源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组合利用的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竞争力。在数以千万计的收旧客眼里,那些资金短缺的企业想进入这个市场环境中与丐帮的弟兄们争“鸡肋”,请不要忘记,这里也是渠道为王的领地,谁掌握了回收渠道,谁就是真正的强者。大品牌有可能通过“官督商办”的特许经营模式获得政府部门淘汰的电子办公用品,还可能拿到一些政府部门和生产者的补贴金,但也应该知道:无论大品牌如何纵横捭阖,广告狂轰滥炸,小品牌总能顶着枪林弹雨,在市场缝隙中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总是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代刘禹锡的这句诗留给很多省市计划调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增加本地区具有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的环保主管部门官员的思考有多少?为什么国内废弃的旧家电绝大部分没有进入正规的处理企业拆解处理,而是由个体手工作坊拆解?

  根据目前我国大陆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阶段,还没到请专业咨询公司的时候。但是,当决策者看中了某一与环境保护搭界的热门生意,并跃跃欲试的时候,一定要从市场需求、政策环境和技术措施等几个方面综合论证其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千万要记住,做到与众不同,也许你就能代表一种流派,而在未来的10年中,小企业必须学会在一个不断复杂化的环境中迅速预测并快速适应。在这个日益复杂化的环境中,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及技术上的力量在不断地交织变换、相互作用,甚至相互冲突,而这其中蕴藏着只有前瞻性投资的决策者捷足先登,才可能绕过陷阱捕捉到的巨大商机。

  笔者前些年发表的论文中,从不同角度反复提醒或是建议拟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的企业决策者和环保部门的审批者需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准备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资格许可证的企业在投资新建处理设施过程中不宜“贪大求洋”;二是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具备完善的处理设施”的衡量标准,其实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类似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由于电子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污染源”成份复杂,若无巨额资金和高新技术做支撑,中小企业无法“具备完善的处理设施”并在微利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处置。

  不知道参与《办法》制定工作的专家学者有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在于“国际化规则与世界级水平运营”——这种挑战才是致命的。什么是国际化规则?资源性与污染性并存是电子废物的显著特征之一,环境保护要由国家力量来支撑,只有以国家力量做大量投资,才能使环保型民营企业有科技创新最基本的动力。任何国家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没有力量做根本性的技术创新。

  拆解:雾霭茫茫良莠不齐

  面对国内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现状,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目前我国还远没有建立起规范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一方面是大量废弃电器被“回收大军”以非专业手段进行拆解处理,污染物随意丢弃,生意红火;另一方面则是已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企业“无米下锅”。实际上,国内有关电子垃圾的立法早在十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却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欧盟两个《指令》和生产者延伸责任对正在悄然崛起的新兴产业究竟有何影响?保护民族产业发展应当是最主要的一点。

  2009年2月25日,由温家宝总理签署第五百五十一号国务院令公布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细心的业界人士不难看出,条例至少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属于法律强制,生产者别无选择;二是条例所圈定的范围仅限于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活动。

  纵观发达国家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时不难发现,生产者自愿执行回收电子废弃物产品计划是一种理想的工作模式,一般在一些大公司或回收利用价值非常高的产品中采用。但自愿执行回收计划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部分消费者对再利用产品的偏见;已经实施的相关法律存在的盲点;生产者对不公平竞争的恐惧等等。相对于自愿回收计划而言,法律强制是生产企业必然的选择。但法律强制执行电子废弃物回收计划可能会遇到例如“浑水摸鱼”、“搭便车”、“监管不利”等有损缴费者利益的消极因素。这就是“我国废弃电子产品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及技术参差不齐”即拆解处理活动良莠不齐(好的坏的都有,混杂在一起)的根源所在。

  目前中国电子废物回收、拆解、利用的产业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的确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加强管理,尽管《条例》及其配套的《办法》施行会有三个障碍——技术力量、资金投入和规模效应,适时出台其《实施细则》约束规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活动是必要的。我们不能否定《办法》具有引导废弃电器回收处理活动向绿色拆解产业化方向健康发展的作用,这是一种还需要慢慢探索的管理模式——任重道远。

  传统的拆解业一般指拆船业、报废汽车拆解以及电机等机电五金设备拆解等等。以往,我国对大型报废设备的拆解,行业管理注重安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比较严格,相比较之下,对拆解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重视不够,所采取的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所谓的绿色拆解业,应该是重视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新兴产业,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拆解产业发展有赖于环境无害化技术的不断创新,清洁生产为绿色拆解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电子废弃物绿色拆解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新兴产业,其产业活动与其他行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是很多行业、部门、产业体系中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抽象组合,属于概念性新兴产业。在当前的形势下,政府应致力于制定产业政策和管理办法,依法行政,而把依法办事的权力下放给行业中介组织。特别是在物资回收市场亟待整顿和为提高环保青年志愿者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以及大力倡导全民参与共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阶段,尝试设立复合型的环境文化传播与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以此推进绿色拆解产业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盘锦辽油晨宇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朱竹)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循环经济》”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循环经济》"。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