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金川集团年处理110万吨铜炉渣进行选矿工程投产

2012-09-25 15:19 编辑人:姚宏华
  目前世界上单系统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技术指标最优、经济效益最好的铜渣选矿生产线——金川集团公司每年从110万吨铜炉渣中进行选矿的工程,9月14日在金川集团四厂区举行竣工投产仪式。

  


 

       目前世界上单系统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技术指标最优、经济效益最好的铜渣选矿生产线——金川集团公司每年从110万吨铜炉渣中进行选矿的工程,9月14日在金川集团四厂区举行竣工投产仪式。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启动投产按钮并到生产现场视察。省委常委、副省长虞海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开勋,省政协副主席李永军,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等出席仪式。

  仪式由金川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志强主持。

  金昌市委书记张令平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致辞,对项目竣工投产表示祝贺。

  虞海燕代表甘肃省委、省委政府讲话。他说,近年来,金川集团公司作为省属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甘肃工业强省排头兵,在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区域发展战略,始终按照国家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强国的目标和甘肃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从采选冶、化工、精深加工等各产业着手,积极探索资源型企业新的发展道路,优化产业布局,将发展循环经济、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使资源价值在“吃干榨尽”中得到充分利用,走出了一条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可持续的资源型企业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为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虞海燕说,此次110万吨铜炉渣选矿工程项目竣工投产,既是金川集团调整发展战略的重大行动,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延伸产业链的重要举措,对加快金川集团做大做强,促进全省循环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希望金川集团公司以此循环经济项目为突破口,全面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建设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全力打造以有色金属材料为核心的循环经济,努力推进全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刘伟平在生产现场视察时说,110万吨铜炉渣选矿工程的竣工投产,开启了金川集团大规模实施固废再利用的征程,它有助于补充完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有助于促进金川集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金川集团来说,此项目正式投产,其实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不但看好金川集团在发展地区循环经济过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和枢纽辐射作用,而且看好金川集团在废水、废气、固废、余热等利用方面的潜在实力及广阔前景。当前,金川集团一要解决好固废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打破技术壁垒,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二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争取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下一步实施更大规模固废处理工程打好基础,让那些千万吨级的固体废弃物早日发挥作用,真正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金昌市建设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甘肃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整个有色行业转型跨越做出表率。

  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金昌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公司在家领导、公司相关部室和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仪式并陪同视察。

  这项工程2011年7月开始建设,总投资5.4亿元,主要处理铜冶炼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渣,年处理能力110万吨。该项目采用适合金川铜炉渣特性的选矿工艺,首次将浮选柱、立式搅拌磨工艺应用到铜炉渣选矿,总体装备水平国际一流,综合技术指标世界领先,每年可回收约1万吨铜金属,相当于一座年产200万吨、铜品位约0.5%的中型铜矿山产能,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水的重复利用率达93%,副产尾矿可用于钢铁、建材等行业,充分体现“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修复、替代”的循环经济原则,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化解了冶炼废渣长期露天堆放带来的环境风险,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系统“零排放”。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