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新疆建“零排放”绿色矿山

2012-09-25 14:16 编辑人: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新疆唯一一家两部门同时批准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阿勒泰地区首家“绿色矿山企业”……近年来,关注国家级大型铜矿阿舍勒铜矿的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在了其生态发展和节能降耗上。

  “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新疆唯一一家两部门同时批准的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阿勒泰地区首家“绿色矿山企业”……近年来,关注国家级大型铜矿阿舍勒铜矿的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在了其生态发展和节能降耗上。

  “哈巴河县正致力于推进阿舍勒铜矿尾矿的循环经济项目,这个项目一旦完成,阿舍勒铜矿就会成为"零排放"的矿山,也就是说,对开采的资源吃干榨净,最大化利用。”近日,哈巴河县委书记张献成对记者说。

  哈巴河县境内的阿舍勒铜矿,是我国西北地区大型火山喷发沉积而成的黄铁矿型铜、锌多金属矿床,原探明矿石储量3800万吨,其中铜金属量为92万吨、锌金属量为40万吨,伴生金18吨、银1174吨,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二大铜矿。去年,哈巴河县生产铜金属3.4万吨,其中3.3万吨出自阿舍勒铜矿。

  记者多次到过阿舍勒铜矿采访,这里大面积的林带草坪与蓝天白云掩映在一起,更像是坐落在边陲上的驿站,荒山中的景区。54%的绿化率和“三标一体”认证证书并没有让这座矿山从此定型,近两年,哈巴河县政府和开采矿山的福建紫金矿业集团开始在尾矿上大做文章。从废弃的矿渣里“淘金”,是当地发展循环经济园区迈出的坚实一步。

  据张献成介绍,现在,阿舍勒铜矿每年有130万吨尾矿堆积在尾矿库里。尾矿是有价值的,它含有30%的铁和33%的硫,同时含有铜、金、银等金属。如果把这些金属全部提炼出来,尾矿便成了零尾渣。

  从尾矿里面“淘金”并不容易。记者了解到,要通过培砂把铁金属提取出来,然后把硫酸分离出来,再根据新疆缺磷少氮的情况,生产出自己的磷肥,甚至进一步可以加工成PVC(聚氯乙烯),整个过程中还涉及余热发电。从技术层面来说,迈出第一步存在诸多需要攻关的难题,可这些目标实现后,给企业带来的不仅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空间,生态效益更是无法估算。

  据了解,阿舍勒铜矿的铜金属储量原计划可开采30年,于2004年投产,在8年的边开采边勘探过程中,又探明了50万吨铜金属储量。现在,矿山的地质勘探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矿带也没有闭合,整个矿区发展前景广阔。然而,哈巴河县的领导意识到,矿业资源毕竟是一次性资源,不可再生,因此要在开采过程中减少频采率,加强循环利用,在不让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把哈巴河县的青山绿水保护好。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