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循环经济文章 2013年第1期2012年第12期 2012年第11期 2012年第10期 2012年第9期 2012年第8期 2012年第7期 2012年第6期 2012年第5期 2012年第4期 2012年第3期 2012年第2期 2012年第1期 2011年第10期 2011年第9期
返回首页

同心同德 再接再厉努力开创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新局面

时间:2013-02-20 10:31来源:中国循环经济 作者:王吉位 点击:
分享到:
王吉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摘要)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分会成立十年来,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和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总结二届理事会过去五年的工作,团结产业全体员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全面落实“十二五”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加快建设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体系,努力开创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由大变强的新局面。

  下面,我代表再生金属分会二届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一、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十年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主要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水平,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领导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于 2002年5月在北京成立。分会成立10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支持和规范政策指导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步伐加快,市场活力得到充分发挥,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结构调整最明显、技术和质量效益提升幅度最大的时期,为有色金属工业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产业快速发展 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10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0家,产品产量突破1000万吨,工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产业规模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再生铜产量达到260万吨、再生铝440万吨、再生铅135万吨,再生锌173万吨,分别较2002年增加172万吨、308万吨、116万吨、139万吨;再生铜年均递增13%,再生铝年均递增15%,再生铅年均递增26%,再生锌年均递增19%;四大品种累计生产5741万吨,其中再生铜1697万吨,再生铝2555万吨,再生铅636万吨,再生锌853万吨。

  (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 快速做大产业规模

  10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废料进口国,贸易比例占全球有色金属废料的一半以上,跨国配置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达到80多个,累计进口有色金属废料6274万吨,生产再生有色金属产品近3000万吨。其中,含铜废料进口4417万吨,利用进口含铜废料生产的再生铜1300多万吨,占再生铜总量的76.6%;含铝废料进口1817万吨,利用进口含铝废料生产的再生铝1500多万吨,占再生铝总量的59%。实现了快速利用国际有色金属废料资源做大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三)国内废料回收利用量进一步增加

  10年来,我国国内累计回收有色金属废料3300多万吨(金属量),生产再生有色金属产品2753万吨。其中,含铜废料国内回收从2002年的29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20万吨,增幅达313%,利用国内回收含铜废料生产的再生铜近400万吨,占再生铜总量的23.4%;含铝废料回收从2002年的64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220万吨,增幅达244%,利用国内回收含铝废料生产的再生铝近1000万吨,占再生铝总量的41%;含铅废料回收从2002年的17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135万吨,增幅达694%,100%地利用国内回收含铅废料生产再生铅636万吨;含锌废料回收从2002年的49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73万吨,增幅达253%,利用国内废料生产再生锌853万吨。

  (四)再生金属与原生金属保持了同步增长

  10年来,我国10种常用有色金属总量持续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1012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3438万吨,年均递增14.5%。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克服国内资源不足的困难,积极开拓国际资源,从2002年的273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1008万吨,年均递增15.1%,基本保持了再生有色金属产量与10种有色金属总量的同步增长。其中,再生铜占电解铜的比例,10年间基本保持在40%左右;由于近年来我国电解铝的发展速度较快,再生铝占电解铝的比例由2002年的30%下降到2011年的24%;再生铅占原生铅的比例由2002年的12.8%上升到2011年的29%,10年间增长了17个百分点。再生锌占原生锌比例由2002年的15%上升到2011年的24%,10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

  (五)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节约资源尤为突出

  10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节约能源1.1亿吨标煤,节约用水85.55亿立方米,再生铝的节电效果最为显著,累计节电3500亿千瓦时,减少固体废物产生82.4亿吨,减少二氧化碳产生5.22亿吨。

  10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节省矿产资源的作用尤为突出,四大再生有色金属累计生产总量(5741万吨)与生产等量原生金属相比,节省的矿产资源总量近90亿吨。

  (六)工艺技术装备进步取得新成果

  10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一些装备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预处理领域。以报废汽车为主的废旧有色金属机械化拆解预处理技术;废铅酸蓄电池无污染破碎分选机械化国产技术;铝废料预处理技术;白色家电和其他电子废弃物预处理技术,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部进入持续改进优化设计阶段。

  ——熔炼领域。再生铜倾动式阳极炉;竖炉及其它新型强化熔炼炉;废杂铜分级直接利用技术;再生铝熔炼炉的大型化、蓄热式燃烧技术;废铅蓄电池铅膏、铅栅分类熔炼技术;废铅酸蓄电池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含锌废料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等,均已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其中,NGL废杂铜精炼炉生产能力达到300吨/炉,工艺技术和装备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双室熔炼炉达到80吨/炉,吨铝能源消耗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以处理各种电子电器、电池废弃物为主回收稀贵金属的工艺技术及装备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环保领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设备;再生有色金属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备;有毒有害物质智能化控制技术;再生有色金属物料自动配比技术;废旧有色金属成份快速检测设备、放射性检测设备均已得到普及并取得积极成效。

  (七)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10年来,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布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与经济发展进程结合更加紧密,主要生产区域已从东部沿海区域,扩展到中西部人力和废料资源以及能源相对丰富地区。产业转移进一步增强了中西部城市的经济社会中心功能,加快了中西部城市信息、资金、劳动力等资源的集聚,有力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产业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发展方式已从“前店后厂”、“圈区化管理”模式,逐步升级成为“城市矿产”高级发展模式,产业链不断延伸,自主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产业与市场结合更加紧密,有色金属废料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交易渠道和途径越来越便捷,信息化程度明显加强,国内废料回收利用率不断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产业基础形成。目前,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已在20个省份,88个城市,建设了33075个再生资源回收网点、181个分拣中心、36个区域性大型再生资源集散市场,14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以及28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形成了回收网点、分拣加工中心、集散基地三位一体的回收利用模式。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能达到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铝企业超过10家、2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企业10家、10万吨以上的再生铅企业10家、5万吨以上的再生锌企业超过5家,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为“十二五”期间产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领域

  10年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回收体系建设全面展开,产业链分工协作逐步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环保设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为我国循环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积极贡献。2011年,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50万个,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000万个,产值占资源循环利用总产值40%以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国家给予高度重视,已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二届理事会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二届理事会任期的五年,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生深刻变化、经受严峻考验的五年。五年来,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空前挑战,保持了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企业发展方式快速转变,适应市场的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在产业优化升级、节能降耗、推动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在欧洲债务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后期影响共同作用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再度陷入困境。面对危机,再生有色金属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拓展市场,积极采取内外销并重的策略,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进一步扩大国内市场销售和废料采购规模,积极主动提高运用金融工具避险的意识和能力,采取远期合同、套期保值等工具规避境外废料采购风险,有力地保障了原料供应。在产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比预期要好的效果。预计,2012年再生铜、铝、铅、锌四大品种产量将达到1017万吨,较2011年略有增长。其中,再生铜265万吨,同比增长1.9%;再生铝465万吨,同比增长5.6%;再生铅137万吨,同比增长2.2%;再生锌150万吨,同比下降13.3%。

  五年来,分会秘书处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建立政策研究平台、产业咨询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交流合作平台、自身建设平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

  (一)建立政策研究平台,引领产业发展

  1.积极参与政策法规制定工作,为产业发展营造政策环境

  2007年以来,分会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有关部委制定的《中国再生金属产业“十一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二五”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再生铅行业准入条件》、《机电产品再制造技术及装备目录》等一批国家级专项规划和法规的咨询及起草工作。完成国家有关部委委托的重要课题《循环经济科技政策研究》、《再生资源产业“十二五”科技战略研究》、《“十二五”期间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政策研究》、《“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进口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园区和国内集散市场现状分析和发展规划》、《进口废五金环境经济效益分析》、《典型铅生产过程含铅废物风险控制及环境安全评价集成技术研究》、《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示范工程建设》等40多项。一系列重要专项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及研究成果的实施运行,为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政府当好参谋

  分会除坚持每年向国家有关部委报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报告,每月向有关部门报送产业发展情况简报,及时反映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外,还特别注重向上级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为各级政府部门加快问题的解决当好参谋。针对再生铅行业管理及技术标准缺失问题,上报了《关于规范中国再生铅产业发展的建议报告》,组织召开“铅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制定发布了《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清洁生产标准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业》等标准规范。每年组织召开全国再生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分品种交流活动,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企业上下游联动发展。针对废金属高效通关问题,在广东南海组织召开 “进口再生金属行业发展座谈会”,让企业与海关总署和广州分署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得了理解,得到了支持;协助海关总署举办 “废金属废塑料和废纸进口价格管理”研讨班。针对事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问题,分别在天津、浙江、广东等地分别召开《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宣贯座谈会,受到了各方肯定。针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增值税退税问题,组织召开 “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研讨会”,向财政部上报了《关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增值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的报告》,并邀请专业的财税机构进行分析研究。目前,关于税收政策调整工作还在继续推进。

  3. 深入调查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分会第一时间对浙江、广东、山东、江苏等重点地区的22家企业、市场和园区进行实地调研,及时向国家有关部委上报了《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再生金属产业的影响及振兴产业的措施建议》;2009年,又分三批赴山东、浙江、广东、江西等20多家企业调研,上报了《全球金融危机下扶持再生铝行业平稳发展的建议》等一系列重要建议报告,向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提出了共渡难关的办法和措施;2012年,再次派出了六个工作组,对全国12个省市,80多家重点企业和12个园区(包括集散市场)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向工信部做了调研汇报和政策建议,为下一步国家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创造了条件。针对产业和企业的急迫问题,分会还及时邀请国家部委领导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相继为“再生铝合金出口零关税”和“加工贸易项下出口未锻轧铝合金实行零关税”等政策的出台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分会秘书处组织专门调研组或借去企业工作之机进行调查研究,先后走访企事业单位200余家。分会秘书处接待每年近100多个企业来访、交流情况;还先后开展了产业企业税收情况、原料采购情况、产品标准情况和产品质量情况等的调查,通过调查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二)建立产业咨询平台,推动产业发展

  1. 积极完成政府部门委托咨询研究的课题任务,着力探索智库型协会发展之路

  五年来,分会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课题研究任务,积极探索智库型协会发展之路。主要有《再生金属行业的污水减量管理模式研究》课题,为再生金属行业的污水减量提出了建议和参考;《典型战略金属环境保护状况研究》课题,对推动稀土、钽、锆、钨、铟等战略金属的环境保护提出了重要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关于再生金属污染典型案例分析》课题,研究了再生金属企业污染防治的方法和可行性;《典型铅生产过程含铅废物风险控制及环境安全评价集成技术研究》课题,重点从铅废物分类管理与污染风险控制技术,典型含铅废物处置技术最佳可行技术和最佳环境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污染治理对策和建议;《“十二五”期间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升级的政策研究》课题,提出了规范类和支持类两种政策思路;完成了《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准入公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有色金属行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等30多个重要课题研究。这些工作极大地提升了分会的工作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对保护和促进产业和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分会创建再生金属产业权威智库积累了经验。

  2. 积极完成地方政府委托咨询,推动重点产业集群建设

  五年来,分会高度重视各级地方政府委托的课题研究以及规划编制任务,相继完成了甘肃白银、安徽界首、广西梧州、内蒙通辽、江苏仪征等有关省市政府部门委托的10多个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为规范和促进当地再生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高效高质的咨询服务。并相继推荐授予广东清远“中国再生铜都”、江西鹰潭“中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基地”、赣州江钨新型合金材料公司“中国紫杂铜直接利用示范基地”、江西丰城“中国再生铝基地”等荣誉称号。再生有色金属区域产业集聚和崛起,为政府和企业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推动专业化规模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效益,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创造了条件。

  3. 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咨询服务,协助企业争取国家有关扶持

  五年来,分会重点围绕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工业领域技术装备改造、中小企业技改等项目,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咨询服务,真正为企业发展添油助力。五年来,先后推荐20多家会员企业入选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10多家单位入选三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10多家企业入选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中央预算内项目和工信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等,协助企业争取中央财政各种资金支持超过30亿元,完成企业委托的各种信息咨询课题80多个。

  (三)建立技术创新平台,推动产业进步

  五年来,分会高度重视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平台建设。2008年组建了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定期组织召开专家恳谈会,听取专家对产业发展和分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定年度咨询项目重点,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库支持。2009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分会参与联合70家再生资源行业重点企业及科研院校单位组建了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帮助重点企业、院校及设计单位搭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检测试验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人员培训中心。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产业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围绕再生有色金属、电子废弃物、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废旧高分子材料等四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分别制定了“十二五”产业技术路线图。相继组织“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已通过科技部验收)、以及“典型废旧金属综合利用及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废旧稀土及贵金属产品再生利用技术及示范”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资金近1.5亿元。这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研究和产业化推广对制约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和装备进行重点攻关,对推动我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装备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建立交流合作平台,推动国际接轨

  1. 积极与国际同行业组织建立紧密的联系

  五年来,分会进一步深化与国外同行业组织联系,不断拓宽合作渠道和领域,与国际铝业协会、国际铜业协会、意大利再生铅协会、欧洲有色金属协会、台湾废五金输出协会、韩国环境公社、巴中商会、德国再生金属协会、澳大利亚有色协会、日本有色金属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了日常信息交流机制和业务联系。2011年与国际回收局、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正式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的签署对三方充分利用各自资源与优势,共同促进全球再生金属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会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展会

  五年来,分会不断创新再生金属国际论坛暨展览会形式与内容,分别在台州、广州、宁波和北京等地举办了全球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会,这是我国再生金属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中的一个高层次交流年会,参会人数、参展企业和展览面积逐年增加。大会已成为融政策宣贯、技术交流、贸易洽谈、展览展示、项目对接、招商引资六位一体的全球再生金属产业界年度盛会,已经成为全球再生资源行业的著名品牌年会之一,形成了富有中国再生金属产业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 积极组织企业赴国外参观参展,热情接待国外企业访问

  五年来,分会共组织了10次大型代表团参加美国ISRI年会和BIR年会,参团人数达到500多人,访问国际同行企业多达100多家;共接待了来自欧洲、美洲、亚洲、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20多个组织和170多家企业来访。通过考察使国内企业更好的了解了国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直接与更多的国外原料、设备供货商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双方贸易和企业的发展。

  4. 积极开展行业民间外交,化解贸易纠纷,维护产业和企业权益

  五年来,分会还派代表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积极宣传中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以内需为发展第一动力,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对外方针,以及再生金属产业坚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开展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交流,化解国际贸易纠纷,组织有关企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立案或应诉,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做了大量的工作。

  (五)建立自身建设平台,提高服务能力

  1. 积极开展社会责任建设

  五年来,分会积极促进产业社会责任建设,着力推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向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推荐表彰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先进集体17个,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12人;分会评选表彰了再生金属产业10大杰出人物;今年分会和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又共同表彰对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10家单位。分会十分注重激发全体员工社会责任和爱心的表达,在发生暴雨、台风、冰冻、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分会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与有关单位取得联系,了解灾情,给予慰问。并积极捐款捐物,缴纳“特殊党费”,用信念铸就坚强,用真情凝聚力量。

  2. 积极加强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全员素质,努力实现规范运作、科学发展。在组织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办法,以及分配奖惩等基础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

  3. 不断巩固宣传窗口建设

  五年来,随着我国网络信息化水平普及提高,分会网站不断更新,为分会宣传产业政策,发布产业信息,联络社会各界以及海外组织和企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近年来分会对网站进行了多次改版。目前,网站信息量明显增加,企业交流、网刊结合等多种功能得以实现。经过改版的《中国循环经济》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还参与编写完成了《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60年——再生金属篇》,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60年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组织专家完成了《中国铝业读本》和《中国铜业读本》、《中国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手册》等编写工作,系统地整理了行业发展成果,普及了行业基础知识。

  三、关于第三届理事会的主要工作思路

  从去年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世界经济还没来得及完全治愈,又被欧洲债务危机再次拖入全球性震荡,现在这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结束,一些后果还在进一步显现。对此,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产业实际,综合分析,准确判断,积极应对。抓住世界产业调整的重大机遇,把握时代的发展规律,在新的产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努力实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正确把握和认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明年世界经济在中美两国经济的带动下有望进入恢复性增长,经济发展环境将渐趋稳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体系受损对实体经济的制约仍然很大,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要增强信心,善于洞察和捕捉发展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要警惕和防范风险,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向,高度关注宏观经济政策走势,高度关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高度关注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一是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两场危机表面上看是对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从手工业直接过渡而来的,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历史积累和技术应用差距都较大,发展与转型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我们必须抓紧谋划,争取主动,迎头赶上。

  二是低碳经济已成为21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和环境革命。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场革命给再生金属产业的发展将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三是通胀压力还将持续或加剧。企业要超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和预案。加强对原材料、产品价格走势的分析,采取更加灵活的价格策略,及时捕捉商机,强化管理,降本增效。

  (二)下一步的工作思路

  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由小变大,二届理事会和广大会员企业在此进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和放慢脚步。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又有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仍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建设有色金属强国事业。

  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确保产业平稳发展,实现预期目标。重点解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颁发实施工作。在协助做好推进计划和行业准入条件实施的同时,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着手研究到2020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形势和任务,及早从全局和长远角度为产业发展进行谋划,继续为各级政府和企业当好参谋助手。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深入调研的力度和广度,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节能减排,技术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促成推进产业发展相关重要政策的出台,为制定实施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标准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要大力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依托国家扶持政策和资金,加大技改投入,实现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信息化、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推进产学研结合,协调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研发,填补国内空白。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工艺设备,提升企业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成熟的技术装备,大幅度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基础工艺水平。

  四是要推动产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制订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新标准,促进我国产业工艺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强化减排意识,大力倡导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指导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促进管理创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企业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五是以人为本,推进分会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五大“平台”建设体系,提高会员单位的行业履盖率,扩大海外会员俱乐部的队伍,提高会员服务水平,完善理事会决策规则及办法,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完善人才选聘和激励约束机制。积极开展分会运营转型和发展战略研究,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努力把分会打造成再生金属产业权威智库。

(责任编辑:朱竹)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循环经济》”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循环经济》"。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