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循环经济 > 循环经济 >

甘肃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 如何让循环经济引领甘肃发展?

2008-09-28 09:54 编辑人:admin
近年来,甘肃省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去年甘肃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甘肃循环经济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方面如配套政策、激励机制、投融资方式、指标

   近年来,甘肃省对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新的进展,循环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去年甘肃省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为甘肃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甘肃循环经济工作刚刚起步,许多方面如配套政策、激励机制、投融资方式、指标体系等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发展抓项目为突破口,借助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重大契机,把循环经济作为推动全省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创新模式,破解难题,全力推进。
   正确认识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思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基石
   结论  发展循环经济对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创新发展。总结甘肃省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虽然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但经济发展方式还未从根本上转变,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方式及资源和能源的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困扰。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发展循环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促进节能降耗、减少污染排放、延伸产业链,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客观要求。甘肃省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人均拥有量相对不足,一些重要资源非常短缺,大大低于全国人均水平。金昌、白银、嘉峪关、玉门、窑街等重点资源型城市和矿区,都面临着资源日益枯竭的严峻局面,主要矿区矿石资源的服务年限仅为5年~40年。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而且要耗费大量资金进口资源,这在自然资源稀缺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今天,又好又快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发展循环经济能够以最小的资源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产出,从而缓解资源供需矛盾,是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工业强省、提升经济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今后5年,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尤其是在甘肃省工业结构中,有色、冶金、石化、火电、建材等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很突出。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加剧了煤、电、油、水、交通等方面的供需矛盾,也形成了大量的污染物排放。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必须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循环经济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战略任务。近年来,甘肃省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排污总量大与环境容量小的矛盾十分突出。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草场超载和退化等问题。农业面源污染比较突出,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重,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民的身心健康,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把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从根本上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模式,努力实现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循环经济
   思路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结论  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循环经济是一个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以及区域、产业、企业、农村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体现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实际,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量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抓项目为突破口,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突出建立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原材料深加工,探索建立以循环农业为基础、循环工业为主体、循环社会为补充的
   循环经济体系,在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突破,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技术和经济因素很多,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有所侧重,重点突破。近期,甘肃省推进循环经济工作要围绕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突出5个方面的重点。
   重点一:推进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建立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因素,建立节水型社会对甘肃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要努力建立和完善以农业节水为主体、以工业节水为保障、以生活节水和非常规水利用为补充的节水型体系,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一是要完善实施流域和区域的水资源利用规划,明晰初始用水权。尽快完善实施河西三大内陆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建立节水型社会规划,大力推广黑河流域节水经验,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工程、科技等多种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特别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二是要以农业综合节水为重点,加快现代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要放在农业上,通过采取常规办法和采用喷灌、滴灌设施等科学节水措施,把节约的水资源用于支持生态建设和发展工业。三是要抓好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造纸、化工等高用水行业的节水工作。通过用水计划管理,加强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系统节水改造和非常规水源利用等措施,降低工业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要强化节水和废水回收利用措施,在生产能力增加的情况下,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四是要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强化城镇用水管理,合理利用多种水源,强制使用节水计量设备和器具。重点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快城市给排水管网改造,加快节水型城镇、社区、校园和机关建设。五是要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的力度。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的同时,开发利用再生水、矿井水、雨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增加可供水量,缓解水资源瓶颈制约。
   重点二: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动循环型工业
   发展循环经济,工业是重中之重,节能减排是关键和基础。一要突出减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是要做到经济总量增上去、能耗物耗降下来,排放符合国家的标准。重点是要落实全省160户年耗能万吨标煤以上的企业的节能减排措施,确保完成任务。同时,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重大节能环保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能耗监察、评审工作,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要依法对“双超双有”企事业单位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为全面实现“十一五”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要突出延伸,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加快开发下游产品,坚定不移地延伸产业链;加大工业生产废弃物料的综合利用力度,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三要突出替代,大力发展新兴特色产业。甘肃省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要进一步加快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及配套电网工程,争取早日开工建设首批380万千瓦风电项目。依托风电项目建设,带动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本地化和产业化,努力把甘肃省打造成全国最大的风电、光伏电源等清洁能源产业基地,推动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快速提升。充分利用甘肃生物制药、中药材资源、有机合成科研、中成药加工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培育和扩大品牌优势,增强实力,壮大规模。
   重点三: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发展循环型农业
   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全省人民的福祉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全面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工作,统筹规划,确保农村的饮水安全,建设好清洁水源。着力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大力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建设好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循环型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点,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用现代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选择。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扩展农业功能,促进生产生活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化、庭院经济立体化、家居生活清洁化。要紧密结合水、土、光热等资源条件和产业、产品特色,选择经济实用、效果显著的循环经济模式,以减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排放,促进农业向无害化、生态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并推行立体农业、设施农业,将废弃物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重点四:注重点面结合,抓好循环型园区和试点城市
   建设循环型经济园区,要优先考虑基础设施较好、环境污染重、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要按照生态型园区的要求对现有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改造,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源,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园区建设要特别注重发挥大型企业的集聚和扩散作用,以大企业为核心,与园区众多中小型企业形成资源共享和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组合,逐步建立起企业间、产业间物资能源互换或转换的供求关系,形成有利于资源利用的产业链。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的转型,说透了就是要走发展循环经济这条路。要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要大胆探索用发展循环经济开辟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成功之路。要通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型城市试点活动,在中心城市、资源型城市配套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收和综合利用系统,完善工业农业互动型城市和山地高原型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态保障体系。依法整顿和规范城市地下水的开采,进一步加快污水处理厂管网的配套建设,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重点五:全民动员,构建循环型社会
   要努力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直接或间接对环境的影响,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服务行业中污染重和资源消耗比较大的宾馆、餐饮、物流等领域,开展服务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选择一批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型服务业体系。建立一套与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价值体系。
   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政策保障
   思路  给予循环经济发展政策扶持
   结论  把甘肃的试验示范落到实处
   当前,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由理念倡导转向试验示范并逐步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切实解决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障碍。近期推进循环经济要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着重强化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要抓好规划编制和宏观指导。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各级各部门要尽快编制循环型农业规划、循环型工业规划、各类循环型园区规划、循环型城镇规划和循环型社会、服务业规划。今后,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有关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编制各类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专项规划,对资源消耗、节约、循环利用、废物排放和环境状况做出分析,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二是要把抓项目作为重点和突破口。发展抓项目符合甘肃的省情,发展循环经济也不例外。不仅要把抓项目作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还要在扩大招商引资中充分考虑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要对各市州、各部门的项目库和规划、计划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重新审定;建立新的项目库必须把循环经济作为审定的标准。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推进项目建设。对新上项目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对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耗能项目,必须做到技术水平先进,单位能耗水平低。当前和今后要抓一批新能源矿山设备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包括酒泉等风力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风电建设项目,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利用设备推广项目,牧区和无电地区太阳能光伏电源推广利用项目,家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抓一批骨干企业和高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抓一批重点城市的污水回收处理利用、垃圾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项目。
   三是要靠技术创新来推进。科技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强力支撑。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组织开发和示范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与装备,提高循环经济技术支撑能力和创新能力。要积极支持建立循环经济信息系统和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四是要建立完善配套政策。围绕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推进建立一套绿色保障体系,包括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技术政策,让循环经济型企业得到更多实惠。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要调整资金投向,加大财政、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要深化价格改革,制定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要深化企业改革,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增强产业关联度,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农村环保“以奖促治”和“以奖代补”政策措施。
   五是要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加强对矿产资源集约利用、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引导企业、社会树立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建设项目能源、水资源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节水管理制度,用能设备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的标准体系。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对矿产资源的开采要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方案,采用科学的开采程序、方法和选矿工艺。将发展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对企业废物排放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加强各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的基础管理,健全资源综合利用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鼓励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落实到企业发展规划、制度建设和资源环境管理中,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对照标准,寻找差距,向循环经济要效益、要发展。
   六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行动。要明确职责分工,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各级政府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循环经济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等日常工作。并将循环经济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范畴。
   发展循环经济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甘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新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意义深远,任务艰巨。我们要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维、清晰的思路、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甘肃省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 邮 编:100038
  • 电 话:010-6396-0153/3867
  • 传 真:010-63963867
  • E_mail:cmra@chinacmra.org
  • 本站域名: www.cmra.cn
  • 通用网址:中国金属再生网 再生金属 中国循环资源网
  • 京ICP备190318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