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工作 >

“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展览交易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4-10-11 14:59 编辑人:
2014年10月10日,“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CMRA年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4年10月10日,“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以下简称CMRA年会)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就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作了解析及预测,并就行业的热点话题答记者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国家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李士龙介绍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工程”、“最美人物”评选、论坛及展交会筹备情况通报、亮点解读。发布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副秘书长吴艳主持。18家国内及国际主流媒体及行业媒体应邀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一、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低迷、进口废金属价格倒挂、下游需求不振、多数企业融资困难,导致企业利润微薄,项目投资活跃度不高,整个产业面临较大的困难。尽管如此,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克服国内外多重压力,1-3季度总产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技术创新和装备改造取得新进展,基本保持了产业总体平稳运行。

  据初步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铜、铝、铅、锌)总产量为737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节能1650万吨标煤,节水超过11亿立方米,节电51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00万吨。

  原料和价格方面,2014年1-8月,我国共进口含铜、含铝、含锌废料395.7万吨,金额94.4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9.9%,17.2%,下降幅度为近年最高。有色金属价格也是一路下跌,2014年前3季度电解铜当月期货、1#及2#废铜、破碎生铝和ADC12再生铝合金的价格均同比下跌,其中电解铜价格跌幅最大。

  今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主要特点:

  一是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今年国家部委发布了一系列与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有关的重要政策法规,对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正式公布,再生金属行业规范管理和环保核查工作逐步展开,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低水平重复建设得到遏制,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范企业将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保证了行业长久健康发展。从明年开始,将取消自动许可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许可,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进口许可工作下放到省级环保主管单位,企业原料进口更加便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优惠政策目录》也将修订出台,更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企业有望享受到增值税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是产业发展日趋均衡和规范。随着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和能源劳动力优势的显现,整个再生金属产业布局日趋均衡优化,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部和内陆边疆省份扩散速度不断加快,西部地区有望成为再生金属未来发展的亮点。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规范程度不断提高。通过环保核查和准入政策的实施,经济发达区域的再生铅回收体系进一步规范,有些地区成立了再生铅回收联盟,大型再生铅企业资源保障度提高,效益好转,但经济欠发达地区环保不达标的小型再生铅企业有死灰复燃的迹象,需要进一步保持并加大核查和准入的管理力度和广度。

  三是技术创新持续进展。今年再生金属龙头企业对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方面的投资并未减少,国产装备的技术水平逐步提升,部分企业的技术和装备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江西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处理含铜废料综合回收铜、镍、铅、锌及贵金属的工艺技术不断完善,已实现大规模生产;重介质分选、烟气二次燃烧等再生铝先进技术在力士达铝业、博远金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得到普及应用;无污染再生铅新工艺和湿法工艺处理硫酸铅渣铅膏等新工艺将使再生铅的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祥云飞龙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效清洁回收再生锌及多金属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四是资本市场对再生资源高度关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国内巨大的再生金属资源积蓄量为依托,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出于对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战略发展前景的认可,对再生资源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多家上市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加速布局再生资源行业,这表明与再生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产业,尤其是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报废汽车拆解、贵金属废料综合回收利用等已经获得资本市场的重点关注。

  目前,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正处于一个相对艰难的转型期,实现稳定增长和稳步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废铜、废铝的国内外价格长期处于倒挂,企业原料保障不足;经济减速导致下游需求不振,多数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微薄;企业融资成本高昂、资金压力非常大,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

  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年轻,但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却非常重要,因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给予产业更加优惠的政策进行扶持。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金积极投资国内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进一步研究放宽进口废物管理目录,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再生金属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本国资源保障水平;从政府采购入手,倡导绿色采购,鼓励采购再生金属产品;扩大税收优惠的覆盖面,简化退税流程,让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落到实处。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复苏力度并不强劲,中国经济正处于深层次矛盾凸显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政府将继续“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不断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推进结构性改革与调整”。随着政府微刺激政策逐渐收效,简政放权措施不断落实,整个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市场环境进一步好转,企业信心逐步恢复,预计2014年第四季度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情况有望持续好转,全年整体与2013年基本持平。2015年产业有望逐步走出谷底,进入上升通道。

  二、论坛暨展会筹备情况

  一是携手各方共创年度盛会。“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将于2014年11月7-9日在广东东方宾馆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办,再生金属分会(CMRA)承办,得到国家部委、国际回收局(BIR)、美国废料工业协会(ISRI)、国际铝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金属学院大力支持,并与知名企业、省市相关协会和主流媒体开展深度合作。

  目前,“CMRA年会”与“BIR世界回收大会”、“ISRI国际回收大会”已成为全球三大“废料品牌”大会,成为再生金属产业重要的政策发布平台,贸易交流平台,技术推介平台,招商引资平台,有力促进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二是深度研判产业经济新常态。本届年会以“凝聚信心、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主题,研判“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新方向和市场环境,积极应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加强全球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快经济转型发展。论坛特别邀请了BIR、ISRI等国际权威行业组织,分析世界重点区域的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市场现状,介绍先进回收体系建设,探讨国际化新型交易模式;邀请金升集团、格林美股份、万容科技等行业知名企业全面分享成功经验、现代化经营手段、先进技术;麦克唐纳切诺基咨询投资公司、奥图泰有限责任公司、空气化工产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安奇泰克技术有限公司等国际先进技术、回收体系详细介绍;海关总署广州商品价格信息办公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发证券有色金属部、中海外钜融资产管理公司等产业发展研判;并力邀汽车用铝、家电用铜等科研机构、应用企业带来再生有色金属应用市场最前沿资讯;更有再生金属分会深入解读产业政策环境、产业发展趋势。

  三是精心谋划搭建国际交流大舞台。年会主要内容包括国际高峰论坛、示范工程和最美人物系列评选、技术交流、贸易洽谈、装备展示、实地考察等,交流、合作、贸易、考察齐头并进,彰显CMRA年会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专业性与时效性。展览占地面积5000平米左右,届时将有约2千名来自国内及世界4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参加。

  展览精心组织并定向邀请艺利磁铁、美国诚业环球、空气化工、嘉诺、怡球、新格、齐合天地、金升、万事达液压、高德液压、江阴冶金液压等60余家全球先进技术设备企业和研发机构推广展示检测、破碎、分选、环保处置、加工处理等技术、装备;LUCKY、格林兰特、佳美、第一美国金属、世茂、巨东集团、长振铜业、自立铜业、金田、展慈等国内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外大型企业负责人就产业发展、政策、技术现状进行“零距离”交流。

  与此同时,本届年会还将开展再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评选结果发布、首届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最美人物评选结果发布并颁奖、CMRA现场咨询服务活动、中外企业贸易对接洽谈活动、供求信息发布活动等,可以说,第十四届再生金属国际论坛及国际再生金属展览交易会“好戏连台”。CMRA年会将为全球同行奉献一场精彩的年度盛宴,并与全球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比翼双飞。

  在新闻发布会上,王吉位秘书长对媒体记者就社会、产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