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与专利 > 技术博览 >

铜电解车间的节能设计

2008-05-29 14:21 编辑人:admin
铜电解工艺是一种成熟的传统工艺,各厂家工艺条件也基本相同,但在车间的能耗上差别还是比较大。东营方圆公司先后建设了五个电解车间,在设计时不断改进,注重节能,为降低生产能耗打下了基

  铜电解工艺是一种成熟的传统工艺,各厂家工艺条件也基本相同,但在车间的能耗上差别还是比较大。东营方圆公司先后建设了五个电解车间,在设计时不断改进,注重节能,为降低生产能耗打下了基础。阴极铜蒸汽、直流电的消耗分别由建厂初期的800kg/t、330kwh/t,下降到现在的380kg/t、272kwh/t,蒸汽消耗下降52.5%,直流电单耗降低17.6%。东营方圆在做电解车间的设计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一、节气方面

  电解铜生产过程中,电解液起着传质、传热、导电的作用,保持电解液一定的温度是生产工艺的基本要求,一般控制在55℃-65℃。与环境温差较大,热量散失快,蒸汽消耗量大。为减少电解液热量的散失,我们采取的措施有:

  1.对电解槽全方位地保温

  东营方圆公司用的电解槽是钢筋混凝土衬玻璃钢的,平均壁厚90mm,正常生产时槽内电解液温度60℃,槽外壁温度达40℃,散热很快。后通过使用聚胺脂保温材料对电解槽底、两端进行保温,保温厚度40mm,保温后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一样;对槽面部分,分别试验过许多覆盖材料,通过对保温性能、耐烫性能、透水性能等进行对比,一种编织化纤布效果比较理想,透水、耐烫且寿命长。采取外壁保温,管道保温和槽面覆盖措施的电解槽节气效果明显。

  2.对低位槽进行保温、封闭

  东营方圆公司电解液循环低位槽也是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玻璃钢的,四壁全部用保温材料保温,厚度40mm,槽上面用软胶板进行覆盖,为避免液位检查经常掀开软胶板,我们安装了液位指示器,标出正常、上限、下限的位置,解决覆盖问题的同时,也方便了液面高度的检查与调节。

  3.选用高效换热设备

  电解液的加热一般都是用蒸汽通过换热器的换热来实现的,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对蒸汽用量影响很大,特别是电解液中易结垢成分较多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在换热器冷却槽附着上一层积垢,大大降低换热效率,因此,选择换热器时必须考虑板片流道分布是否合理,机构是否易于清除,板片和密封垫能否经常拆卸。还应考虑到有无利用热水资源来换热的可能性,如果有合适的热水资源可用,选择换热器时需按热水换热系数核算所需板片面积,以及热水的流量与阻力的大小。板片式换热器具有换热效率高,占地面积小,易于拆洗的优点,在电解铜生产上使用的越来越广泛,节能效果较好。

二、节电方面

  铜电解生产过程中电的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60%以上,电耗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东营方圆公司在节电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1.选择高效的整流电源

  整流电源是电解生产的核心设备,起着整流、稳流的作用。通常我们选择整流设备时只注重输出电压、电流的能力是否匹配,对整流的转换效率不是很关注,而实际上在这一环节相差1%,一年的损失则是相当可观的,以一个年产4万吨的电解车间为例:按直流电耗275kwh/t计算,年用电1.1×107kwh, 其1%为1.1×106kwh,按电价0.5元/kwh,损失5.5万元/年,10年损失55万元。因此,选择整流设备时必须关注其转换效率。按国标《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1998)》中的要求,一般直流电压100v以上的,转换效率应在95%以上。
  电压的调节级差也应该考虑,避免出现触发角度过大的现象,合理选择起调电压以及有载开关的级数,正常运行时触发角在25o以内(适用于可控硅整流设备),保证功率因数在较高的水平上。

  2.直流线路的设计

  电解生产所用的电流一般都很大,低则几千安培,高则几万甚至数十万安培,在如此大的电流下,如果导电截面以及线路走向不合理,损耗是相当大的。通常设计时直流铜排电流密度在1~1.1A/mm2范围内,小型精炼厂由于电流强度不大,取1.4~1.6A/mm2的电流密度。但通过计算可得出按1.5A/mm2和1A/mm2相比,前者比后者投资省,但后者在运行时降低线路损耗的电量,在2~3年内就能省回增加的铜排费用。而一套整流设备寿命在10年以上,可见设计时选取较低的电流密度是经济的。
  在15000A的电流下每米铜排损耗270~400W,每年1米铜排损耗电量2300~3500kwh,因此,在设计铜排线路、布置整流设备时铜排力求做到最短,即使缩短1米长,这种“永久性”的节电量也相当可观。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2号
  • 邮 编:100038
  • 电 话:010-6396-0153/3867
  • 传 真:010-63963867
  • E_mail:cmra@chinacmra.org
  • 本站域名: www.cmra.cn
  • 通用网址:中国金属再生网 再生金属 中国循环资源网
  • 京ICP备190318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