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安徽界首田营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2012-12-24 10:21 编辑人:成展鹏 张娟
目前,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涉重金属危废集中利用处置基地。

  中新网界首电 (记者 成展鹏 张娟)“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土法冶炼,曾是昔日安徽界首的写照,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本世纪初界首市政府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开始进行治理整顿,将散落在各村的小冶炼企业集中起来,在地势低洼、长期荒废的陶庄湖,规划建设了田营循环经济产业园,先后投入10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和环保治理,实现了废旧蓄电池加工利用工艺的根本性转变。21日,界首市副市长、田营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拥军对记者如是说。

  周拥军对记者表示,发展经济决不能牺牲环境利益。在环保治理方面,先后投入2亿多元,建设日处理5000吨的污水处理系统、废旧电瓶自动拆解中心、固废处理中心、仓库物流中心,对入园企业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园区管委会负责抓好园区与周围村庄的空间隔离、园区防护林带隔离、企业职工工作服隔离、闲杂人员隔离与企业生产车间的隔离等。在安全生产方面与企业签定安全责任状,要求各企业明确分管责任人,各车间配备安全员,构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

  据了解,田营镇早在一千多年前,群众就开始用铅作釉烧制陶器。“拉着红盆走四方,换来米粮度饥荒”成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写照。改革开放后,再生资源利用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主要渠道。2008年,界首市委确立了“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把再生金属作为全市工业支柱产业来做大做强,进一步明确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和制高点。2010年,界首市委、市政府实施新一轮再生铅企业技改和转型,把田营工业园区打造成绿色能源基地。

  周拥军认为,目前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现已形成人和、规模、产能、产业、科技、人才六大优势,取得了经济、社会、资源、环保四大效益。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的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当地群众的肯定和认可。在规模和产能方面,园区正在编制新一轮扩区规划。在科技方面,聘请了季昆森等全国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循环经济发展顾问。在人才方面,建立了企业家、产业工人和专业收购人员三支队伍。

  目前,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园区、国家涉重金属危废集中利用处置基地。近几年,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如浙江天能、南都、中能等业内重点企业纷纷落户田营园区,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发展档次和水平。众多企业的加盟,使田营园区实现了“进来一只旧电瓶,出来一只新电瓶”的产业闭合循环。(完)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