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外行业动态 >

肇庆再生及有色金属工业“双路径”腾飞

2010-06-13 10:49 编辑人:彭澎
产能世界第五的亚铝肇庆工业城,总投资24亿元、计划年产水泥熟料2000万吨的华润水泥,广东省首家进口废旧金属加工利用园区,华南以至全国最大的新型工程非织造材料生产基地随着《珠三角规划纲要》将肇庆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肇庆正凭借产业对

  产能世界第五的亚铝肇庆工业城,总投资24亿元、计划年产水泥熟料2000万吨的华润水泥,广东省首家进口废旧金属加工利用园区,华南以至全国最大的新型工程非织造材料生产基地……随着《珠三角规划纲要》将肇庆定位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肇庆正凭借产业对接和传统产业升级上演“双路径”突破。
  2009年,肇庆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千亿元大关,全市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2%。
  产业对接成功,高新区经济最生猛
  “产业对接是肇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快发展的重要环节。全面参与珠三角现代产业体系分工与合作,以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肇庆才能更好地融入珠三角”。肇庆市委书记覃卫东这样分析。
  统计显示,2009年,肇庆全市新引进产业转移项目230宗,计划投资272.4亿元。
  肇庆高新区成为肇庆捕捉“产业对接”机遇的样本。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山区示范园区”和“广东山区吸收外资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的肇庆高新区正在成为肇庆经济发展最为生猛的区域。
  去年,肇庆GDP增幅领跑珠三角9市,肇庆高新区GDP增幅则领跑整个肇庆。当年,肇庆高新区GDP同比增长高达31.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1%。肇庆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江栋才告诉羊城晚报记者,在肇庆高新区的数百家企业中,共承接珠三角核心区转移企业356家,转移企业占全部引进企业的七成以上;承接劳动力转移十多万人。目前肇庆高新区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未来,整个肇庆高新区的目标年产值是打造5000亿元的广佛后工业基础区、央属企业落户广东的重要基地、广东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光电产业基地。
  肇庆市委政研室主任徐金华分析指出,“承接转移促升级———传统工业在转移中升级正是肇庆经济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的一条重要路径”。他同时认为,除了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转移,承接技术水平相对先进的国际(包括港澳台)产业转移,以及承拉央企业南下、产业扩张也正成为肇庆捕捉“产业对接”机遇的题中应有之义。

传统产业升级,成为经济保增长主力
  “对于一个地方来说,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的重要特征就是产业发展水平低下。要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必须着力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大力度实施改造提升战略。”覃卫东说,这正成为肇庆提升传统产业的另一条路径。
  覃卫东举例称,产能世界第五、年产优质铝型材铝板带75万吨的亚铝肇庆工业城,一个项目带动了肇庆十多家上下游企业配套发展。其中的40万吨铝板带项目,除了具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产“五连轧”大型冷热轧机外,还拥有一系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配套设备,进军铝板带高端市场。
  事实上,这样鲜活的例子在肇庆比比皆是。
  总投资24亿元、计划年产水泥熟料2000万吨的华润水泥,令肇庆水泥工业在规模、产能以至工艺技术、节能减排上处于行业高端,其中总长40公里的华润水泥皮带廊,一改传统的运输方式,更被称为“世界最长水泥原料运输带”。
  广宁鼎丰纸业以其巨大的产能引来了江南纸业、中盛发纸业等一大批下游企业,形成“林、浆、纸”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并带动印刷行业、油墨工业等产业延伸发展,其中规模以上造纸企业16家,年产值15.9亿元,成为广东最具特色、最具规模、最具竞争力的一体化产业基地。
  在传统产业升级热潮的带动下,2009年,肇庆工业经济逐月攀升,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50.3%,成为肇庆经济保增长的主导力量。
  与此同时,肇庆自主创新也在进入“革命”期。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开展战略合作,超级计算中心、创意产业工程中心和龙芯产业化中心等相继建成。2009年,肇庆市传统工业国内先进设备约占40%,世界先进设备约占20%,均比2006年有较大的提升。同年,肇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1亿元,增长11%;更新改造投资53.78亿元,增长50.8%。2009年万元GDP能耗下降4.9%,2006-2009年累计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的89.95%。

  案例
  产学研结合
  “孵出”纳税大户
  成立于2002年7月的肇庆大华农,曾在广州与粤西之间为选址而犹豫,最终还是决定选址肇庆高新区。如今,肇庆大华东每年的销售额超过亿元,成为肇庆高新区多年来的纳税冠军,平均每年纳税千万元以上。
  员工不足200人的“小企业”如何能发挥如此大经济能量?产学研结合,“做强”企业成为大华农的成功经验。
  据了解,肇庆大华农每年将销售收入的7.4%投入到研发,创建了多个研发平台,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兽医监察所等高校和机构密切合作,不仅广东禽流感疫苗6成以上出自大华农,它生产的禽流感灭活疫苗更出口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
  自主创新
  濒临倒闭国企“翻生”
  四会互感器厂原是一间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坚持科技强厂,四会互感器厂如今已经成为产品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知名企业,先后研发新产品新技术80多项,其中有55项新产品通过了国家级和省级新产品新技术和科技成果的鉴定,有3项产品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5项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于吸引来世界500强ABB集团的签约投资。
  点评
  避免转移产业
  也“转移”污染
  环境优势
  不能因工业化而浪费
  肇庆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珠三角转移企业的转型升级。要注意在产业对接中,避免产业转移过去了,污染也转移过去了。从这点看,肇庆既抓住了珠三角新一轮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目前为止,肇庆很多产业园,比如说大旺,比较成功。但产业转移中,肇庆仍应注意适度的产业集聚,如陶瓷、有色金属等产业不要遍地开花。各个产业园都在大力招商引资,但要避免抓到“篮子是菜,吃到嘴里是祸”。适度的产业集聚可以与未来的专业市场、共生的技术创新平台衔接起来,因此,肇庆产业发展要有长远眼光。
  ———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环境优势
  不能因工业化而浪费
  肇庆作为珠三角与粤西北的接合地,是珠三角9市中唯一有“县”的两个城市之一。和其它珠三角地区相比,肇庆的城市化比重相对较低,经济相对落后,但其资源优势,包括土地优势、环境优势却相对明显。肇庆在产业结构布局中应当充分考量本地特点。如发展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肇庆的几家上市公司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肇庆已经承接了不少珠三角传统产业,但产业对接中,应当注意不要把污染承接过来。同时,在产业结构布局中,肇庆的土地资源、环境优势不能因工业化而浪费,发展工业要合理布局。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

(责任编辑:再生分会)
本网凡注明出处为“《中国再生有色金属》”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本网站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82290313联系授权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再生有色金属》"。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本网站概不负任何责任。如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